三峡库区的池39井与成都的南灶火锅店相距400多公里,通过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管网连在一起。截至1月30日,池39井向管网输气0.5万立方米,这口井的产层——“川东石炭系”,产气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,约占管网的40%、川渝消费量的30%。
1992年3月,池39井投产,日产气约35万立方米。随着产气时间增长,日产量自然递减。西南油气田公司科学制定开采技术方案,应用排水采气、增压采气等新工艺新技术,延长了正常产气时间。至1月30日,累计采气4.8亿立方米。
比池39井大十五岁的相18井是“川东石炭系”的发现井,开辟四川盆地找气新领域,迎来我国天然气储量、产量快速增长的高峰期。1996年1月,大池干井含气构造带正式投产,“川东石炭系”荣升为产气主力。
“川东石炭系”持续稳产,远比池39井复杂:不断拓展勘探领域,增加储量,奠定稳产的资源基础;持续创新气田开发技术,提高储量转化成商品的比例和效益;精细管理保障安全平稳生产。发现“川东石炭系”后的三十多年里,相继探明30多个大中型气田。最新的重要勘探成果是七里峡北段——芭蕉场——温泉井西段区块,去年新增地质储量250多亿立方米,在巫山坎等4个区块也取得了勘探新进展。
“川东石炭系”的探明储量,约1/5在低渗区,储层孔隙度低、裂缝少,单井产量低,效益开发难。西南油气田公司自主创新“精细气藏描述”技术,给低渗区做CT,优选钻井“靶区”;组合应用水平井和储层改造等成熟技术,促进“有水快流”,形成了“川东石炭系”低渗区效益开发的技术路线。
,